各国的迎“灵”节日

夜幕降临,灯火闪烁,小幽灵前来报到啦!

别慌,它们不是来吓人的,而是来参加派对的!

南瓜灯亮起,“幽灵”和“骷髅”走上街头,大人们忙着准备节日仪式,孩子们提着糖果袋子四处探险……

十月份提及“死亡”和“灵魂”的节日,人们自然联想到万圣节,随即是主题趴、角色扮演、“不给糖就捣蛋”的游戏,但娱乐之外,世界各地对于这个“幽灵”四处串门的日子有着不同的想象与敬意。

1. 爱尔兰 | 萨温节(Samhain)

相传,万圣节起源于古凯尔特民族(今以爱尔兰人、苏格兰人、威尔士人为代表)的传统节日——萨温节。“萨温”在爱尔兰的语境中释为秋天或夏天的结束,所以萨温节一般落在10月31日天气转冷的时候。天气的“转折”对凯尔特人而言具有神奇的魔力,它标志着人类生活的变化,同时预示着生者与亡灵之间的联系被打开——死亡之神将带着鬼魂重游人间、寻找替身。

于是,为了庆祝夏天最后的丰收,以及阻止鬼魂的侵扰,凯尔特人会带上马毛或羊毛制作的面具,围着篝火怪叫、起舞,并焚烧动物作为死神的献礼。另外,刻上凶恶脸孔、用来驱赶鬼魂的南瓜灯或萝卜灯,还有包裹各种小物件(硬币、戒指、破布)、用来预测未来的“灵魂饼”(Bairín Breac,又称“爱尔兰烤饼”)都是节日的象征。

后来,随着部分爱尔兰人移居美国,萨温节日逐渐演变成现今的万圣节。南瓜灯、搞怪装扮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,但背后所蕴含的民族与信仰色彩有所消弭,取而代之的是娱乐化、商业化的节庆模式。

2. 墨西哥 | 亡灵节(Día de Muertos)

《寻梦环游记》(Coco)中“真正的死亡是没有人记得你”让墨西哥的传统节日——亡灵节以动人的姿态迈入大众的视野。自此,万寿菊、纸雕作品(Papel Picado)、卡特里娜骷髅头成为大众对亡灵节的最初印象。

事实上,亡灵节的仪式、氛围与电影的呈现相差无几。每年的11月1日与2日,墨西哥人会用万寿菊装饰家里或墓园的灵坛,并摆上照片、蜡烛、饮料、食物、水果,以及象征意义浓厚的死者面包(一种甜面包,面包上有茴香种子和面团做的骨头装饰)。他们相信,亡魂会沿着由万寿菊铺成的桥回归人间,与亲人在坛前相聚。而这份绚烂与温情,正是亡灵节的意义: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,记忆可以延续生命的价值。

3. 菲律宾、日本 | 万圣节 (Halloween)

西方文化的扩散与影响使得亚洲国家也有庆祝万圣节的习俗,而地方文化的熏染,赋予了这个极具欧美色彩的节日不同的风貌,其中较为特殊的两个国家分别是菲律宾和日本。

a. 菲律宾

西班牙殖民时期天主教文化的渗入使菲律宾的许多节日深受其影响,万圣节便是典型的代表。然而,菲律宾的万圣节与其他国家不尽相同。每年的11月1日与2日是当地的法定假日,全国人民会带上帐篷前往墓园扎营,为亲人清扫墓地、点蜡烛、献花。仪式完成之后,他们就玩玩扑克、听听音乐、打打游戏,与亡者同欢同乐。

b. 日本

日本的万圣节是该节日娱乐化、商业化的集大成者。日本的万圣节不具任何的宗教底色,只有趁着热度推出的“限定商品”,以及青年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的角色扮演。自由、狂欢,日本的万圣节是属于青年“幽灵“的节日。

不论是凯尔特人的萨温节、色彩缤纷的亡灵节,还是带有宗教意味的守夜与商业意图的娱乐,世界各地对“幽灵”的诠释,带有一丝敬畏、一点温情。或许吓人的南瓜灯与搞怪的装扮背后,万圣节真正的意义在于人与人、逝者、自然之间,那份跨越生死、界限的连接与纪念。

Related posts

屠妖节或排灯节:一个关于光与正义的节庆

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的8大景点

世界最壮观的玄武岩奇观